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脂肪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脂蛋白浓度过高,因大部分脂质与血浆蛋白质结合而转运全身,所以高脂血症常反映为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两病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少见而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为继发性,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肥胖等“富贵病”病人中,故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1)空腹血清外观:不同的血脂成分增高,有不同的血清外观。
(2)血脂及脂蛋白测定:病人常表现为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G)增高或两者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
(3)脂蛋白电泳:需结合血脂分析。不同的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可表现为口脂蛋白带或前β脂蛋白带的深染,结合血脂分析可对本病进行分型。
毫摩/升(mmol/L)
男性,3.2~7毫摩/升;女性,3.2~6.3毫摩/升。
(1)生理性变化:妊娠7~9个月升高459,6,40~50岁妇女升高10%,绝经期妇女升高10%,慢性饮酒者升高10%,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者升高6%,吸烟者升高4%;月经黄体期可降低20%,新生儿降低50%,素食者降低5%,B型血较0型血低5%。
(2)病理性变化:增高,见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胰腺炎、类脂性肾病、砷中毒性肝炎、胆管梗阻、动脉硬化、心肌局部缺血等;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中毒性肝炎、贫血、低f}-脂蛋白血症、股骨头的骨软化病、甲状腺炎等。
毫摩/升(mmol/L)。
酶法:低于1.69毫摩/升。
(1)增高:三酰甘油(TG)高于2.26毫摩/升为增多,高于5.56毫摩/升为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等。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p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毫摩/升(mmol/L)
酶法:男性大于1.03毫摩/升,女性大于1.16毫摩/升
当成年男性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低于1.03毫摩/升,成年女性低于1.16毫摩/升时,为偏低。当成年男性低于0.91毫摩/升,成年女性低于1.03毫摩/升时,为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三酰甘油血症、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吸烟及缺乏运动等。
毫摩/升(mmol/L)
各年龄组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参考值:1~9岁,男性1.99毫摩/升,女性2.10毫摩/升;10~19岁,男性1.61毫摩/升,女性1.63毫摩/升;20~29岁,男性2.37毫摩/升,女性2.18毫摩/升;30~39岁,男性2.67毫摩/升,女性2.3毫摩/升;40~49岁,男性2.93毫摩/升,女性2.62毫摩/升;50~59岁,男性3.03毫摩/升,女性3.16毫摩/升;60~69岁,男性2.98毫摩/升,女性3.28毫摩/升;70~79岁,男性2.98毫摩/升,女性3.24毫摩/升;80~89岁,男性3.00毫摩/升,女性3.28毫摩/升。
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总胆固醇(TC)正常,而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低于1:3.5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纳摩/升(nmol/L)
10~140纳摩/升
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作为冠心病的预后指标。
(1)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大动脉瘤、某些癌等。
(2)减低:见于肝脏疾病、酗酒、摄入新霉素等药物后。
百分比(%)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β-脂蛋白为50.8%±10.3%,前β-脂蛋白为26.1%土7.1%,α-脂蛋白为23.1%士9.8%。预染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β-脂蛋白为51.69%±9.17%,前β-脂蛋白为16.39%±5.19%,α-脂蛋白为32.46%±12.0%。
血清脂蛋白结合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测定,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对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型。Ⅰ型(罕见):乳糜微粒增高,伴三酰甘油增高;Ⅱ型:可分为两个亚型,即Ⅱa型为β-脂蛋白增高伴有胆固醇增高,Ⅱb型为β脂蛋白增高伴有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增高;Ⅲ型:宽β脂蛋白带伴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增高;Ⅳ型:前β-脂蛋白增高伴三酰甘油增高,胆固醇正常或增高;V型:乳糜微粒阳性,前f}-脂蛋白增高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大量增高。低脂蛋白血症:家族性的有a-脂蛋白缺乏症、p脂蛋白缺乏症、低p脂蛋白血症等;继发性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垂体功能减退、重症肝实质损害、重症贫血、白血病、营养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