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胆汁等)反流至食管,导致临床症状或并发炎症、溃疡、狭窄等一组疾病,属胃食管反流性病(GERD)。临床上以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吞咽困难、出血及贫血、出现食管狭窄等并发症为特点。
(1)24小时食管pH监测:诊断本病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我国正常人24小时食管pH监测:pHi4的时间在6%以下,持续5分钟以上的次数≤3次,反流最长持续时间为18分钟,如超过上述数据可确定诊断。
(2)食管腔内压力测定:正常人静止时,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为2~4千帕(kPa)[15~30毫米汞柱(mmHg)],或LES压力与胃腔内压力比>1。当静止时,LES压力<1.33千帕(10毫米汞柱),或两者之比<1,则提示LES功能不全。
(3)酸灌注实验:如注酸30分钟,无症状则为阴性;如注酸过程中产生症状,随即改注生理盐水能缓解,则为阳性。
(4)酸反流试验:pH降至4以下至少3次,即认为是异常反流的证据。
pH值为1.3~1.8,即为较强酸性
pH值3.5~7.0,为低酸;pH值大于7.0时,则视为无酸,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十二指肠液大量反流时,酸度也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