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低肾素和低醛固酮等。肾上腺B超、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1)尿pH测定:可呈酸性。
(2)肾素和醛固酮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产生减少,醛固酮水平下降。
(3)唾液中钠钾测定:唾液中Na+/K+比值正常或稍高;用氨苯蝶啶,可引起明显的排Na+潴K+反应。
平常膳食条件下,pH值为4.6~8.0,平均6.0
(1)酸性尿(pH值小于5.0):常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核,肾炎,药物(氯化铵等)或食物(肉类、蛋类)影响等。
(2)碱性尿(pH值大于8.0):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药物(碳酸氢钠)或食物(水果、蔬菜)影响等。
见表1—5。
表1-5尿液分析仪检查项目和参考值
常用检查项目 | 参考值 |
pH | 4.6~8.0 |
比重(SG) | 1.015~1.025 |
尿蛋白(PR0) | 阴性 |
尿糖(GLU) | 阴性 |
尿酮体(KET) | 阴性 |
胆红素定性(BIL) | 阴性 |
亚硝酸盐(NIT) | 阴性 |
白细胞(LEU/wBc) | 阴性(<25个/μl] |
红细胞(RBC/ERY/BLD) | 阴性(<10个/μl] |
维生素C(Vit C) | 20~100mg/L |
毫摩/升(mmol/L)
未刺激,5~20毫摩/升;刺激后,约为44毫摩/升
(1)增高:见于囊性纤维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等。
(2)降低: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毫摩/升(mmol/L)
未刺激,19~23毫摩/升;刺激后,18~19毫摩/升
增高,见于囊性纤维变性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洋地黄中毒。
皮摩(或纳摩)/24小时尿[pmol(或nmol)/24h尿]
RIA法:正常值随体位、血钠浓度不同而不同。血浆:普食,卧位为72.1~399皮摩/升,立位111~888皮摩/升;低钠饮食,卧位266~1012皮摩/升,立位472~2219皮摩/升。尿液:13.9~55.5纳摩/24小时尿。
(1)增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性高血压、巴特综合征、心力衰竭等。
(2)减低:见于艾迪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