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常见症状有皮肤紫癜、黏膜出血、腹痛、便血、关节肿痛或尿血等。
(1)血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2)束臂试验:半数以上为阳性。
个/升(个/L)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百分比(%)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个/升(个/L)
(50~300)×108/升
同白细胞分类(DC)
见表1—2。
表1-2 XX医院门诊检验报告单(血)
门诊号____检验号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结果:
性别____年龄____ 血红蛋白:60g/L 血型:A
诊断—— 血小板:40×l09/L
标本—— 出血:5分 凝血:2分
目的—— 白细胞:18×109/L
中性:84% 淋巴: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核:1% 酸性:1%
送检日期 年 月 日 碱性:0%
送检医师
其他____
收到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报告日期__年__月__日检验者:
见表1-3。
表1-3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报告单
检验项目 | 英文缩写 | 正常参考值 | 计量单位 |
---|---|---|---|
红细胞计数 | RBC | 男4.0~5.5 | ×1012/L |
女3.5~5.0 | |||
红细胞比容 | HCT | 男0.40~0.54 | % |
女0.37~0.48 | |||
平均红细胞体积 | MCV | 84~100 | 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 MCH | 27~31 | 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MCHC | 320~360 | g/L |
血小板计数 | PLT | 100~300 | ×109/L |
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 | 6.8~13.5 | fl |
血小板压积 | PCT | 男0.108~0.272 | % |
女0.114~0.282 | % | ||
血小板分布宽度 | PDW | 15.5~18.0 | % |
红细胞分布宽度 | RDW | 0.109~0.157 | % |
白细胞计数 | WBC | 4.0~10.0 | ×109/L |
血红蛋白HGB | 男120~160 | g/L | |
女110~150 | g/L | ||
淋巴细胞绝对值 | LYM# | ||
淋巴细胞百分比 | LYM | 20~40 | % |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NEU# | ||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NEU | 50~70 | % |
单核细胞绝对值 | M0N0# | ||
单核细胞百分比 |
男性<5个新鲜斑点,女性及儿童<10个新鲜斑点
如新鲜斑点超过上述范围,表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见于下述类型疾病:①毛细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②血小板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血小板<60×109/升(/L)。③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④其他。慢性胃炎、尿毒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等,都可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