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的。根据起病年龄不同分为三型,即呆小病(克汀病)、幼年及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时称为黏液性水肿),临床表现可不同。
(1)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血清总甲状腺素常降低于30微克/升(μg/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早期正常,重型可下降。
(2)血清游离T3(FT3)及游离T4(FT4)测定:两值均下降。
(3)甲状腺吸131I率(RAIU)测定:明显低于正常,常为低平曲线。
(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升高,常高于20毫单位/升(mU/L);如低于10毫单位/升,提示属于继发下丘脑或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5)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如用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吸碘率不升高,提示病变在甲状腺;如呈延迟反应,为垂体或下丘脑疾病所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6)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如促甲状腺激素原来正常或偏低者,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并呈延迟反应,表示病变在下丘脑;如促甲状腺激素不升高,提示病变在垂体。
(7)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b)测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两值均可升高。
(8)基础代谢率(BMR)测定:降低,常在-35%以下。
(9)血脂测定: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β-脂蛋白均可增高。
毫摩/升(mmol/L)
男性,3.2~7毫摩/升;女性,3.2~6.3毫摩/升。
(1)生理性变化:妊娠7~9个月升高459,6,40~50岁妇女升高10%,绝经期妇女升高10%,慢性饮酒者升高10%,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者升高6%,吸烟者升高4%;月经黄体期可降低20%,新生儿降低50%,素食者降低5%,B型血较0型血低5%。
(2)病理性变化:增高,见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胰腺炎、类脂性肾病、砷中毒性肝炎、胆管梗阻、动脉硬化、心肌局部缺血等;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中毒性肝炎、贫血、低f}-脂蛋白血症、股骨头的骨软化病、甲状腺炎等。
毫摩/升(mmol/L)。
酶法:低于1.69毫摩/升。
(1)增高:三酰甘油(TG)高于2.26毫摩/升为增多,高于5.56毫摩/升为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等。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p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克/升(g/L)
免疫比浊法:成人为1.0克/升
载脂蛋白B(apo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的水平。成人高于1.0克/升为轻度偏高,高于1.2克/升为明显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载脂蛋白B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毫国际单位/升(mIU/L)
RIA法:脐带3~12毫国际单位/升,儿童(4.5±3.6)毫国际单位/升,成人2~10毫国际单位/升,60岁以上男性2.0~7.3毫国际单位/升,60岁以上女性2.0~16.8毫国际单位/升。
(1)升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地方性缺碘性或高碘性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2)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皮摩/升(pmol/L)
RIA法:为14~168皮摩/升
(1)升高:见于各类甲状腺功能减低、亚急性甲状腺炎。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10%~+15%
基础代谢率(BMR)是对甲状腺及垂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垂体肿瘤、尿崩症等。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克汀病、垂体功能减退等。因基础代谢生理波动较大,故一定要注意准确测定。
2小时吸碘率为10%~32%,4小时为17%~429/6,24小时为25%~62%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性呆小症等。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非甲状腺性呆小症等。
纳摩/升(nmol/L)
RIA法:新生儿129~271纳摩/升,儿童(1~10岁)83~194纳摩/升,成人65~155纳摩/升,男性老年人65~129纳摩/升,女性老年人71~135纳摩/升。
血清甲状腺素(T4)是体内主要的甲状腺激素,新生儿血中浓度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清甲状腺素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血清甲状腺素往往降低。
皮摩/升(pmol/L)
RIA法:10.3~31.0皮摩/升。
同甲状腺素,但由于游离甲状腺素(FT4)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故对孕妇、口服避孕药者的甲状腺功能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纳摩/升(nmol/L)
RIA法:新生儿1.2~4.0纳摩/升,儿童(1~10岁)1.4~4.0纳摩/升,成人1.8~2.9纳摩/升,男性老年人1.6~2.1纳摩/升,女性老年人1.7~3.2纳摩/升。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体内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人出生后3日~6周达最高峰,5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灵敏指标: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高于正常值4倍,而甲状腺素仅为2倍;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升高早于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不降低,甚至可代偿性增高。严重肝病、禁食、高热病人,可出现“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
间接免疫荧光法:小于1:10为阴性;滴金法:为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阴性。
血清ATGA是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80%~90%的慢性甲状腺炎病人及60%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此值可呈强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一过性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此情况的发生,与ATGA密切相关。ATGA可作为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的指标,其阳性一般考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而非甲状腺肿块。正常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ATGA阳性检出率增加,40岁以上可达18%,这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早期反应。ATGA阳性,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肝脏病、各种胶原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
阴性(<15%)
ATM阳性,主要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其阳性率可达60%~90%;还有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