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其血液生化特点为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无明显酮症及酸中毒。临床上,以严重脱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症状、肾前性尿毒症为特点。本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威胁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必须及时诊治。
(1)血糖测定:常>33.3毫摩/升(mmol/L),有时可高达55.5毫摩/升以上。
(2)血钠测定:常>145毫摩/升(mmol/L),有时可高达180毫摩/升,但也可正常或偏低。
(3)血渗透压测定:多数>350毫摩/升(mmol/L),有时可达450毫摩/升。
(4)尿糖、尿酮和血酮体等测定:尿糖呈强阳性,尿酮阴性或弱阳性;血酮体大多正常,可稍高,伴酸中毒者更高。
(5)血钾和血pH等测定:血钾大多正常,或偏低;血pH多数值正常,或稍低于7.35;血清HCO3稍低或正常。
(6)血尿素氮(BUN)和白细胞(WBC)等测定:BUN常中度增高,可达30~35毫摩/升(mmol/L),血肌酐(Cr)也可升高至450~550毫摩/升;WBC升高,血细胞比容增大。
个/升(个/L)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百分比(%)
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
同红细胞(RBC)
毫摩/升(mmol/L)
(1)定性:阴性。
(2)定量:成人0.56~5.0毫摩/24小时尿,儿童<0.28毫摩/24小时尿,新生儿<1.11毫摩/24小时尿。
(1)血糖过高性尿糖: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嗜铬细胞瘤、肝功能不全、胰腺癌、胰腺炎等。
(2)肾性尿糖:常见于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病等。
(3)暂时性尿糖: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剧痛、妊娠性尿糖、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育不全出现的新生儿尿糖等。
毫克/24小时尿(mg/24h尿)
(1)定性:阴性。
(2)定量:β羟丁酸25毫克/24小时尿,乙酰乙酸9毫克/24小时尿,丙酮3毫克/24小时尿。
尿酮体异常,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等。
毫摩/升(mmol/L)
离子电极法:新生儿3.7~5.9毫摩/升,婴儿4.1~5.3毫摩/升,儿童3.4~5.7毫摩/升,成人3.5~5.0毫摩/升;火焰光度测定法:3.6~5.4毫摩/升;四苯硼钠比浊法:4.1~5.6毫摩/升。
(1)增高:见于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如含钾药物及储钾利尿剂过度使用;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破坏;组织缺氧,如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尿排泄障碍,如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降低:见于经口摄入减少,如胃肠手术后、食管狭窄、严重感染或肿瘤晚期等;钾移入细胞内液,如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等;消化道钾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尿钾丧失,如肾小管性酸中毒。
毫摩/升(mmol/L)
离子电极法:135~145毫摩/升;火焰光度分析法:131~148毫摩/升;醋酸铀镁法:134.9~148毫摩/升。
(1)增高:血清钠高于150毫摩/升时称高钠血症。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糖尿病性多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等。
(2)减少:血清钠低于130毫摩/升时,为低钠血症。见于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抗利尿激素过多等。
毫摩/升(mmol/L)
脐带血,2.5~5.3毫摩/升;早产儿,1.1~3.3毫摩/升;儿童,3.5~5.6毫摩/升;成人,3.6~6.1毫摩/升。
(1)增高:病理性增高,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如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颅内压增高时,如颅外伤、脑膜炎等;脱水时,也可见血糖相对增高。生理性或暂时性增高,餐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后,情绪紧张可有暂时性的血糖升高,但一般不应超过10毫摩/升。
(2)减低:病理性降低,见于胰岛β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等。生理性或暂时性降低,见于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时、妊娠等。
阴性
阳性: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非糖尿病性酮症,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饥饿、禁食过久、全身麻醉后等。
毫摩/升(mmol/L)
二乙酰乙肟法:2.86~7.14毫摩/升;脲酶钠试剂显色法:3.21~6.07毫摩/升。
临床上,尿素氮(BUN)测定可作为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1)增高: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血流量减少的非肾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脱水、严重烧伤等;尿路阻塞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输尿管结石等;还有严重腹膜炎、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白血病等。
(2)降低:见于急性黄色肝萎缩、严重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微摩/升(μmol/L)
碱性苦味酸法:血清(浆),男性为79.56~132.60微摩/升,女性为70.72~106.88微摩/升。
(1)增高: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萎缩。
7.35~7.45
(1)增高:轻度碱中毒,pH值为7.45~7.50;中度碱中毒,pH值为7.51~7.60;重度碱中毒,pH值大于7.60,常见于未代偿或代偿不全的原发性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
(2)降低:轻度酸中毒,pH值为7.30~7.35;中度酸中毒,pH值为7.25~7.29;重度酸中毒,pH值小于7.25;极度酸中毒,pH值小于6.8,常见于未代偿或代偿不全的原发性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血钾每增高0.5毫摩/升(mmol/L),则pH值降低O.1。
千帕(kPa)
血气分析(电极法):新生儿8.O~12.O千帕,成人10.6~13.3千帕。
(1)增高:常见于吸入高氧气体。
(2)减低: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麻醉,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肿瘤,通气功能障碍(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吸烟者可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值来判断缺氧程度。低于7.98千帕为缺氧,低于6.65千帕为呼吸衰竭,低于3.9千帕将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