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母婴血型不相符合引起的同族血型的免疫性疾病。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其次为Rh血型不合。轻型者,出生1~2日后出现贫血、黄疸、嗜睡等;重型者,可致流产、死胎或早产,或出生后即有贫血、全身水肿、肝脾肿大、肌张力松弛、黄疸等,并日趋严重。
(1)血型检查:ABO血型不合者,母亲血常为0型,而父亲及胎儿血为A型、B型或AB型;Rh血型不合者,母亲血常为Rh阴性,父亲及胎儿血为Rh阳性。
(2)免疫球蛋白G(IgG)抗A、抗D或抗B抗体测定:ABO血型不合者,免疫球蛋白G抗A或抗B抗体阳性;Rh血型不合者,免疫球蛋白G抗D抗体阳性。
(3)羊水穿刺液及新生儿脐血检查:羊水穿刺液胆红素(BIL)超过1.28微摩/升(μmol/L);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Hb)低于140克/升(g/L),网织红细胞(Rc)超过6%,有核红细胞高,介于2%~5%,胆红素高于513微摩/升(μmol/L)。
个/升(个/L)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一定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克/升(g/L)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同红细胞(RBC)
个/升(个/L)或百分数(%)
成人一定数为(24~84)X109/升,百分数为0.005~0.015(0.5%~1.5%);新生儿一定数为(144~336)×109/升,百分数为0.02~0.06(2%~6%)。
(1)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2)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微摩/升(μmol/L)
早期妊娠低于1.28微摩/升,足月妊娠大于0.43微摩/升
妊娠后期羊水胆红素继续升高,表示胎儿有胎内溶血,可能为Rh或ABO血型不合。
AB0血型,可分为A型、B型、0型、AB型。
(1)临床输血:当循环血量不足或大失血或贫血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时,在输血前,必须先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再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同后才能输血。
(2)器官移植:在皮肤、肾等移植时,需选择AB0血型相符的供体。
(3)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
(4)亲子鉴定等。
从父母的血型,可推测子代可能或不可能的血型。见。表1—17。
表1-17 AB0血型的遗传
父母的血型 |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
0×0 | 0 | A、B、AB |
0×A | 0、A | B、AB |
0×B | 0、B | A、AB |
0×AB | A、B | 0、AB |
A×A | 0、A | B、AB |
A×B | A.B、AB、0 | |
A×AB | A、AB、B | 0 |
B×B | 0、B | A、AB |
B×AB | A、B、AB | 0 |
A×AB | A、B、AB | 0 |
Rh血型,可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微摩/升(μmol/L)
成人5.13~18.81微摩/升,新生儿可达250微摩/升。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
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0克/升,6个月~2岁5.0~12.0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