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指妇女在绝经期出现以自主神经失调为主的综合征。分绝经前期和绝经期,前者以月经紊乱为主要表现;后者,典型的为发作性面、颈部潮热、发红,继而大量出汗,过后可有畏寒、发抖、烦躁不安等,还可有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皮肤症状、代谢失常症状等。

  (1)尿雌、孕激素测定:尿雌激素排量减少,尤以雌二醇(E2)及雌酮(E1)减少更为明显;孕二醇减少或缺如。

  (2)血及尿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成熟激素(LH)测定:尿促卵泡成熟激素逐渐增高,血促卵泡成熟激素及促黄体生成激素明显高于正常值(放免法)。

  (3)血催乳激素(PRL)测定:可减少。

  (4)阴道涂片检查:角化细胞减少,多数为基底层及少数中层细胞。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检查项:
  1. 尿羟脯氨酸
  2. 尿钙(Ca)
  3. 血清总钙(Ca)
  4. 血清无机磷(P)
  5.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

尿羟脯氨酸(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正常值】

1~5岁,153~496微摩/24小时尿;6~10岁,267~755微摩/24小时尿;1l~14岁,480~1370微摩/24小时尿;18~21岁,153~420微摩/24小时尿;21岁以上,114~328微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羟脯氨酸血症、严重骨折、骨癌、结缔组织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及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骨软化症等。

(2)降低:见于侏儒症、静脉注射钙剂及降钙素治疗。


尿钙(C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24小时尿(mmol/24h尿)

【正常值】

成人,2.5~7.5毫摩/24小时尿;儿童,<0.2毫摩/公斤•24小时尿;婴儿,<1.0毫摩/公斤•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多,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肾小管酸中毒,骨质疏松症,结节病,肢端肥大症,摄入氯化铵、降钙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药物。

(2)降低:见于妊娠晚期,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软骨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慢性腹泻,黏液性水肿,尿毒症,摄人利尿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血清总钙(C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甲基麝香草酚兰比色法:儿童2.5~3.0毫摩/升,成人2.1~2.8毫摩/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2.6)毫摩/升;邻甲酚酞络合剂直接比色法:2.18~2.78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炎、骨肿瘤、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2)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血清无机磷(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磷钼酸直接比色法:儿童1.5~2.0毫摩/升,成人0.8~1.0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2)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软骨病、肾功能不全、长期腹泻、吸收不良。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动态法:婴儿50~240单位/升,儿童20~220单位/升,成人20~110单位/升。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急性与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因骨骼生长活跃,也可使碱性磷酸酶升高。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