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

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能与胎儿期胆总管发育异常、管壁薄弱、局部扩张所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块、黄疸为三个基本症状。腹部X线平片、钡餐检查、ERCP造影、B超、CT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血、尿淀粉酶(AMY)测定:在本病发作期,血、尿AMY均升高。

  (2)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测定,在发作期,可升高;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3)血浆总胆红素(TBIL)测定:发作期TBIL可升高,缓解时则恢复正常。


尿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对硝基酚(PNP)法:<490单位/升;碘-淀粉比浊法:为840~624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胰腺囊肿、胰腺导管堵塞、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

(2)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PNP法:<90单位/升;碘-淀粉比色法:800~1800单位/升;BMD法:成人,25~125单位/升,>70岁,20~16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腹痛8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开始下降,3~5日恢复正常。增高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管疾病、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等。

(2)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动态法:婴儿50~240单位/升,儿童20~220单位/升,成人20~110单位/升。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急性与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因骨骼生长活跃,也可使碱性磷酸酶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

成人5.13~18.81微摩/升,新生儿可达250微摩/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


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