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它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及黏膜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好发于婴幼儿,病程小于6个月,春季好发,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皮肤淤点、淤斑,伴黏膜出血(鼻、齿龈),呕血、便血等;后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病程大于6个月,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可伴脾肿大等。

  (1)血(PLT)计数测定:减少。

  (2)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急性期,70%患者可为阳性;慢性期,90%为阳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系列增生,伴成熟障碍。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检查项:
  1. 血小板(PLT)
  2.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3. 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

血小板(PL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100~300)×109/升(旧制单位: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见表113

l1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既往实际病例的分析结果

日常工作中可按以下比例粗略估计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0.561.67:1

1:1

白血病、红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5.312.2:1

10:1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15.932.3:1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37.470.4:1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重度减低

199999:1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总数7~35个/1.5cm×3cm。分类:原始型0,早幼型0~0.05(0~5%),中幼型0.10~0.27(10%~27%),晚幼型0.44~0.60(44%~60%),裸型0.08~0.30(8%~30%),变性0.02(2%)。

【临床意义】

(1)增多: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急性大出血等。

(2)减少: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