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儿童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儿童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儿童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或称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AIDP)病,也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它是一种周围神经、神经根炎症性髓鞘疾病。本病好发于10岁前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农村多于城市,且以夏、秋季节发病为主。临床特征为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瘫痪、轻微感觉障碍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麻痹和脑神经受损,出现前驱症状、瘫痪、感觉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等表现。

  (1)脑脊液(CSF)检查:大多数患者CSF显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CSF细胞均正常,而蛋白质在早期正常,1~2周后则增高,2~3周时达高峰,至4周时又逐步下降。糖含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2)肌酸激酶(CK)测定:可轻度升高。

  (3)肌电图检查:显示失神经表现,神经传导速度可减慢,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更明显。


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婴儿,(10~20)×106/升;儿童,(0~10)×106升;成人,(0~8)×106/升。

【临床意义】

白细胞高于10×106/升(个/L)为病理指征。轻度增加,(13~30)×106/升,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脑水肿等;中度增加,(31~200)×106/升,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极度增加,(200~500)×106/升(最高可达1000×106/升),常见于化脓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见表1-8

1-8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分类

新生儿(%)

成人(%)

嗜酸性粒细胞

罕见

罕见

嗜中性粒细胞

3±5

2±5

淋巴细胞

20±18

62±34

软膜蛛网膜间皮细胞、单核细胞

72±22

36±20

组织细胞

5±4

罕见

室管壁细胞

罕见

罕见

 


脑脊液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阴性,但有时可见到一些污染菌,如枯草杆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

【临床意义】

如从脑脊液中查出细菌,而又非污染或误入,均应视为病原菌,对神经系统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有诊断意义,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疾患无诊断意义。

病理性脑脊液标本中可能出现的细菌如下:革兰阳性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四联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革兰阴性菌有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其他还有新生(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钩端螺旋体。


脑脊液蛋白(PR0)定量检测(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mg/L)
【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毫克/升,小脑延脑池150250毫克/升,脑室内50150毫克/升;儿童,腰池200400毫克/升,小脑延脑池100250毫克/升;新生儿,腰池4001 200毫克/升;老年人,腰池3006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见表1-9

1-9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名称

蛋白质含量(mg/L)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脑炎

1501000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

轻度增加

脑脓肿

2001200

肿瘤

1502000(多正常)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神经梅毒

5001500

 


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C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速率法:CK总活性为24~200单位/升(U/L),CK-BB为0,CK-MM为0.94~0.96,CK-MB为0~0.05。

【临床意义】

增高:血清肌酸激酶,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增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4~8小时,肌酸激酶开始上升,16~36小时达峰值,2~4天可恢复正常。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肌酸激酶达峰值时间提前。CK-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CK-BB升高,为脑部疾病的重要指标;CK-MM升高,为骨骼肌损伤所致。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等,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创伤(如挤压综合征),肌酸激酶可明显增高;惊厥、心肌炎、心包炎,肌酸激酶也可增高。急性脑外伤、癫痫时,肌酸激酶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时,肌酸激酶也增高。


儿童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