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同性别按身高计算标准体重超过其20%者。肥胖程度分为三度: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体重的20%~30%;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临床上,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症状性肥胖两种,这里只介绍单纯性肥胖,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其次为学龄前期(5~6岁),以及青春期(前期),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淀粉零食及油脂类食物,明显肥胖者用力后气短、不好动等。
(1)血脂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β-脂蛋白(β-LD)正常或偏高。
(2)血糖等测定:血糖和糖耐量试验正常,少数患者可呈耐糖量下降;血胰岛素测定,多数增高。
(3)血和尿游离皮质醇测定:正常或略增高,尿17-酮类固醇、17-羟皮质类固醇正常或偏高。
(4)血瘦因子(leptin)测定:降低。
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0~2岁,1.4~2.8微摩/24小时尿;儿童,2.8~15.5微摩/24小时尿;成人男性,8.3~27.6微摩/24小时尿;成人女性,5.5~22微摩/24小时尿。
(1)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症、正常妊娠后期、应激综合征、女性男性化等。
(2)降低:可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硬化等。
微摩/24小时尿(μmol/24h尿)
2岁前,≤3.5微摩/24小时尿;2~6岁,≤7.0微摩/24小时尿;6~10岁,3.5~14.0微摩/24小时尿;14~16岁,17~42微摩/24小时尿;成人男性,23~76微摩/24小时尿;60岁以上男性,可低至3微摩/24小时尿;成人女性,21~52微摩/24小时尿。
(1)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男性睾丸间质细胞瘤,女子多毛症时也可增高。
(2)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男性性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贫血、感染、神经性厌食、结核、肝病、糖尿病等。
毫摩/升(mmol/L)
脐带血,2.5~5.3毫摩/升;早产儿,1.1~3.3毫摩/升;儿童,3.5~5.6毫摩/升;成人,3.6~6.1毫摩/升。
(1)增高:病理性增高,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如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颅内压增高时,如颅外伤、脑膜炎等;脱水时,也可见血糖相对增高。生理性或暂时性增高,餐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后,情绪紧张可有暂时性的血糖升高,但一般不应超过10毫摩/升。
(2)减低:病理性降低,见于胰岛β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等。生理性或暂时性降低,见于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时、妊娠等。
毫摩/升(mmol/L)
男性,3.2~7毫摩/升;女性,3.2~6.3毫摩/升。
(1)生理性变化:妊娠7~9个月升高459,6,40~50岁妇女升高10%,绝经期妇女升高10%,慢性饮酒者升高10%,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者升高6%,吸烟者升高4%;月经黄体期可降低20%,新生儿降低50%,素食者降低5%,B型血较0型血低5%。
(2)病理性变化:增高,见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胰腺炎、类脂性肾病、砷中毒性肝炎、胆管梗阻、动脉硬化、心肌局部缺血等;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中毒性肝炎、贫血、低f}-脂蛋白血症、股骨头的骨软化病、甲状腺炎等。
毫摩/升(mmol/L)。
酶法:低于1.69毫摩/升。
(1)增高:三酰甘油(TG)高于2.26毫摩/升为增多,高于5.56毫摩/升为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等。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p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纳摩/升(nmol/L)
10~140纳摩/升
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作为冠心病的预后指标。
(1)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大动脉瘤、某些癌等。
(2)减低:见于肝脏疾病、酗酒、摄入新霉素等药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