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又称Digeorge综合征。系由于胚胎期咽囊发育受阻,致胸腺与甲状旁腺发育不良或完全缺如。临床上可出现反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慢性腹泻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如低钙惊厥、手足抽搐等;心血管畸形,如法络四联征、肺动脉闭锁等;特殊面容,如眼距宽、耳位低伴耳郭切迹、短人中、小下颌、鱼形嘴、腭裂等。

  (1)淋巴细胞(L)计数等:L计数大多正常或轻度减少,T细胞减少。

  (2)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可低下,但抗体功能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可正常。

  (3)血钙等测定: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血清总钙(C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甲基麝香草酚兰比色法:儿童2.5~3.0毫摩/升,成人2.1~2.8毫摩/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2.6)毫摩/升;邻甲酚酞络合剂直接比色法:2.18~2.78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炎、骨肿瘤、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2)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血清无机磷(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磷钼酸直接比色法:儿童1.5~2.0毫摩/升,成人0.8~1.0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2)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软骨病、肾功能不全、长期腹泻、吸收不良。


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升,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免疫球蛋白D(IgD)(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2)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球蛋白E(IgE)(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EIA法:成人为0.1~0.9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

(2)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T淋巴细胞(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为71.5%±6.2%。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2)降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