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日趋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由腙瘤癌变而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除排便习惯改变外,可反复便血(以黏液血便为主),晚期有不规则发热、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贫血、恶病质等。肝转移可致肝肿大、黄疸、腹水等。右侧结肠癌以排便习惯改变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以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直肠癌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感等。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粪便隐血试验(OB):可为不同程度(+~++++)阳性,灵敏度较高。
(2)结肠镜活检:可确定诊断及癌型期等。
(3)肿瘤指标检测:癌胚抗原(CEA)升高,甲胎蛋白(AFP)阳性;结肠癌细胞相关抗原(CCA)可为阳性,阳性率达50%。
阴性
阳性,常见于消化道各种出血性疾患。
注意,做粪便隐血检查时,应禁食肉、含血食物、铁剂3天,以防出现假阳性。
血凝法:为阴性
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微克/升(μg/L)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小于5微克/升。
癌胚抗原(CEA)常用于筛选肿瘤实验中。胃癌、结肠癌、肺癌、胆管癌时,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肺癌时,胸水中的癌胚抗原往往高于血清;硬化性胆管炎时,亦可见癌胚抗原升高;吸烟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略高于健康人。
微克/升(μg/L)
反向间接血凝法、对流免疫电泳法甲胎蛋白:为阴性;放射火箭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及ELISA法:低于25微克/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低于20微克/升。
80%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升高;胃癌、胰腺癌、结肠癌、胆管细胞癌等也可引起甲胎蛋白升高,但肝转移癌时却极少增高;妊娠12~14周时,血清中甲胎蛋白开始升高,32~34周达高峰,以后则下降;异常妊娠,如胎儿有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十二指肠和食管闭锁、肾变性、胎儿宫内窒息、先兆流产和双胎等,也会引起母体血清中和羊水中甲胎蛋白升高。
EIA法:为阴性
结肠癌和胃癌中,结肠癌细胞相关抗原(CCA)的阳性率近50%,与癌胚抗原(CEA)无交叉免疫反应;术后结肠癌细胞相关抗原含量可降低或转为阴性,故又可作为结肠癌、胃癌患者预后观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