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软脑膜渗出性炎症。临床上以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及脑神经障碍等为特点。头部CT扫描、X线胸部摄片等,有助于诊断。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正常或偏低,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可下降。
(2)血沉(ESR)测定:可增快。
(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可为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4)脑脊液(CSF)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清晰或呈毛玻璃样,放置数小时后,可有纤维蛋白形成;细胞数多为(25~500)×106/升(/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氯化物含量降低,糖含量常降至2.24毫摩/升(mmol/L)以下。
(5)脑脊液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结核杆菌DNA值可升高,对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个/升(个/L)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无色水样液体
红色,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穿刺损伤等;黄色,脑肿瘤、脑血栓、陈旧性出血等;乳白色,各种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及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清晰透明
混浊,常见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后呈毛玻璃样改变,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征性改变。
千帕(kPa)
成人,坐位压力为3.43~4.41千帕,侧卧位为0.69~1.37千帕,最高为1.76千帕。儿童,0.49~0.98千帕;新生儿, 0.37~0.78千帕。脑脊液由穿刺针滴出速度为每分钟少于60滴。
成人超过1.96千帕,提示颅内压增高。
个/升(个/L)
婴儿,(10~20)×106/升;儿童,(0~10)×106升;成人,(0~8)×106/升。
白细胞高于10×106/升(个/L)为病理指征。轻度增加,(13~30)×106/升,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脑水肿等;中度增加,(31~200)×106/升,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极度增加,(200~500)×106/升(最高可达1000×106/升),常见于化脓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见表1-8。
表1-8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胞分类 | 新生儿(%) | 成人(%) |
嗜酸性粒细胞 | 罕见 | 罕见 |
嗜中性粒细胞 | 3±5 | 2±5 |
淋巴细胞 | 20±18 | 62±34 |
软膜蛛网膜间皮细胞、单核细胞 | 72±22 | 36±20 |
组织细胞 | 5±4 | 罕见 |
室管壁细胞 | 罕见 | 罕见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见表1-9。
表1-9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名称 | 蛋白质含量(mg/L) |
细菌性脑膜炎 | 800~5000 |
病毒性脑膜炎 | 300~1000 |
脑炎 | 150~1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 250~2000 |
结核性脑膜炎 | 500~30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 | 轻度增加 |
脑脓肿 | 200~1200 |
肿瘤 | 150~2000(多正常) |
脊髓肿瘤 | 1000~2000 |
脑出血 | 300~1500 |
多发性硬化症 | 250~500 |
神经梅毒 | 500~1500 |
毫摩/升(mmol/L)
酶法:婴儿3.9~5.0毫摩/升,儿童2.8~4.4毫摩/升,成人2.5~4.4毫摩/升
(1)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脊髓灰白质炎、脑肿瘤、脑水肿及糖尿病等。
(2)降低: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毫摩/升(mmol/L)
比色法:婴儿110~122毫摩/升,儿童117~127毫摩/升,成人119~129毫摩/升。
(1)增高:见于尿毒症。
(2)降低: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国际单位/毫升(IU/ml)
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0T)5国际单位/0.1毫升(或0.1微克PPD/0.1毫升),72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10毫米,为(+)阳性;11~20毫米,为(++)阳性;大于20毫米,为(+++)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强阳性。
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