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弓形虫病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全身性或中枢性神经系统损害和全身播散感染。临床上轻者有中等度发热、乏力、多个淋巴结肿大、口腔内发疹、轻度脾肿大、血单核细胞(M)增多等;严重者可有多脏器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肾病、多发性神经根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1)病原体检查:血、脑脊液、支气管肺泡冲洗液等,用直接染色法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标记,如发现弓形虫,即可以确诊。

  (2)血清免疫学检测:间接放免法、直接凝集法等,可为阳性;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IgM)和E(IgE),在急性感染的第一天就已产生,免疫球蛋白A(IgA)也很快产生,12~15天后免疫球蛋白G(IgG)产生;3~4个月后,IgA、IgM消失,2个月时IgG达高峰,此后可低滴度长期存在。


弓形虫(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未找到弓形虫或阴性。

【临床意义】

找到弓形虫或阳性,即为弓形虫感染,为患弓形虫病。


免疫球蛋白G(Ig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0克/升,6个月~2岁5.0~12.0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升,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免疫球蛋白E(IgE)(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EIA法:成人为0.1~0.9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

(2)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弓形虫病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