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奴卡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慢性肉芽肿一化脓性肺部感染。临床上呈亚急性起病,以后趋于慢性病程,症状类似肺结核,可有发热、咳脓性痰、咳嗽、咯血、胸痛,常伴全身乏力、盗汗、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计数可正常,但中性粒细胞(N)增高;血红蛋白(Hb)下降。
(2)血沉(ESR)测定:可增快。
(3)病原体检查:痰、脓液、脑脊液直接涂片,组织学活检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可确定诊断。
个/升(个/L)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百分比(%)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克/升(g/L)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同红细胞(RBC)
毫米/小时(mm/h)
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
(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
痰涂片做革兰染色,对肺部感染诊断很有意义。如发现大量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革兰阴性细菌,是抗生素治疗的指征;发现抗酸杆菌,在未获得培养结果前,就可做抗结核治疗。由于痰液中混入的杂菌较多,检获细菌不一定与疾病有关,判断病原菌意义常以优势细菌为依据,但须做细菌培养鉴定。
阴性,但有时可见到一些污染菌,如枯草杆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
如从脑脊液中查出细菌,而又非污染或误入,均应视为病原菌,对神经系统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有诊断意义,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疾患无诊断意义。
病理性脑脊液标本中可能出现的细菌如下:革兰阳性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四联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革兰阴性菌有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其他还有新生(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钩端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