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量保持在2 500旁腺功能亢进或肿瘤引起的多尿;如血钾降低,提示为由各种可致低血钾疾病引起的多尿。毫升以上,称为多尿。它可见于尿崩症、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病等。某些肾脏病可引起多尿,其化验检查参看肾功能检查有关部分,以下化验检查有助于多尿症状的鉴别诊断:
(1)尿常规检查:如尿比重低于1.006,应考虑可能为尿崩症引起的多尿;如尿糖(G1U)阳性,提示可能为糖尿病性多尿。
(2)血糖(GLU)测定:如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提示可能为糖尿病引起的多尿。
(3)血抗利尿激素(ADH)测定:如抗利尿激素降低,提示为尿崩症性多尿。
(4)血钙(Ca)及血钾(K)测定:如血钙增高,提示可能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肿瘤引起的多尿;如血钾降低,提示为由各种可致低血钾疾病引起的多尿。
毫摩/升(mmol/L)
(1)定性:阴性。
(2)定量:成人0.56~5.0毫摩/24小时尿,儿童<0.28毫摩/24小时尿,新生儿<1.11毫摩/24小时尿。
(1)血糖过高性尿糖: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嗜铬细胞瘤、肝功能不全、胰腺癌、胰腺炎等。
(2)肾性尿糖:常见于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病等。
(3)暂时性尿糖: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剧痛、妊娠性尿糖、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育不全出现的新生儿尿糖等。
毫摩/升(mmol/L)
离子电极法:新生儿3.7~5.9毫摩/升,婴儿4.1~5.3毫摩/升,儿童3.4~5.7毫摩/升,成人3.5~5.0毫摩/升;火焰光度测定法:3.6~5.4毫摩/升;四苯硼钠比浊法:4.1~5.6毫摩/升。
(1)增高:见于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如含钾药物及储钾利尿剂过度使用;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破坏;组织缺氧,如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尿排泄障碍,如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降低:见于经口摄入减少,如胃肠手术后、食管狭窄、严重感染或肿瘤晚期等;钾移入细胞内液,如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等;消化道钾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尿钾丧失,如肾小管性酸中毒。
毫摩/升(mmol/L)
甲基麝香草酚兰比色法:儿童2.5~3.0毫摩/升,成人2.1~2.8毫摩/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2.6)毫摩/升;邻甲酚酞络合剂直接比色法:2.18~2.78毫摩/升。
(1)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炎、骨肿瘤、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2)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毫摩/升(mmol/L)
离子选择电极法:1.375~1.75毫摩/升
(1)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高甲状旁腺(PTH)瘤等。
(2)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镁不足、碱血症等。
毫摩/升(mmol/L)
脐带血,2.5~5.3毫摩/升;早产儿,1.1~3.3毫摩/升;儿童,3.5~5.6毫摩/升;成人,3.6~6.1毫摩/升。
(1)增高:病理性增高,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如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颅内压增高时,如颅外伤、脑膜炎等;脱水时,也可见血糖相对增高。生理性或暂时性增高,餐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后,情绪紧张可有暂时性的血糖升高,但一般不应超过10毫摩/升。
(2)减低:病理性降低,见于胰岛β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等。生理性或暂时性降低,见于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时、妊娠等。
纳克/升(ng/L)
1.0~1.5纳克/升
(1)生理性升高:常见于低血压、渗透压降低、吸烟。
(2)生理性降低:常见于寒冷、饮酒。
(3)病理性增高:见于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或因感染、损伤、肿瘤等引起的垂体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