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症状> 心悸

心悸(需做的化验检查)

心悸症状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心悸,是对心脏搏动的一种不适应感觉,有时病人描述为心累、心慌等。可见于各种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贫血、嗜铬细胞瘤、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在心电图上可有特异表现,故心电图检查是鉴别各种心脏原因引起心悸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手段,而以下化验检查,也有助于心悸的鉴别诊断:

  (1)血常规检查:如血红细胞(RBC)计数低于3×1012/升、血红蛋白(Hb)低于70克/升时,则可能为由各种贫血引起的心悸;如白细胞(WBC)总数升高,应怀疑某些感染引起的心悸。

  (2)血糖(GLU):如降低,提示为低血糖引起的心悸。

  (3)甲状腺功能测定:如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指标均升高,提示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悸。

  (4)尿3-甲-4羟苦杏仁酸(VMA)测定:升高,提示可能为嗜铬细胞瘤引起的心悸。

  (5)肌酸磷酸激酶(CPK)测定:如升高,提示可能为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悸。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尿糖(GL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1)定性:阴性。

(2)定量:成人0.56~5.0毫摩/24小时尿,儿童<0.28毫摩/24小时尿,新生儿<1.11毫摩/24小时尿。

【临床意义】

(1)血糖过高性尿糖: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嗜铬细胞瘤、肝功能不全、胰腺癌、胰腺炎等。

(2)肾性尿糖:常见于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病等。

(3)暂时性尿糖: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剧痛、妊娠性尿糖、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育不全出现的新生儿尿糖等。


血清甲状腺素(T4)(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纳摩/升(nmol/L)

【正常值】

RIA法:新生儿129~271纳摩/升,儿童(1~10岁)83~194纳摩/升,成人65~155纳摩/升,男性老年人65~129纳摩/升,女性老年人71~135纳摩/升。

【临床意义】

血清甲状腺素(T4)是体内主要的甲状腺激素,新生儿血中浓度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清甲状腺素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血清甲状腺素往往降低。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皮摩/升(pmol/L)

【正常值】

RIA法:10.3~31.0皮摩/升。

【临床意义】

同甲状腺素,但由于游离甲状腺素(FT4)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故对孕妇、口服避孕药者的甲状腺功能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纳摩/升(nmol/L)

【正常值】

RIA法:新生儿1.2~4.0纳摩/升,儿童(1~10岁)1.4~4.0纳摩/升,成人1.8~2.9纳摩/升,男性老年人1.6~2.1纳摩/升,女性老年人1.7~3.2纳摩/升。

【临床意义】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体内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人出生后3日~6周达最高峰,5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灵敏指标: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高于正常值4倍,而甲状腺素仅为2倍;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升高早于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不降低,甚至可代偿性增高。严重肝病、禁食、高热病人,可出现“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皮摩/升(pmol/L)

【正常值】

RIA法:为6.0~11.4皮摩/升。

【临床意义】

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同,但由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对非甲状腺疾病有诊断价值。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是研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和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手段。


心悸咨询更多>